《拈花微笑》我的感悟,拈花微笑歌词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7-02 分类:人格魅力感悟 阅读:20 评论:0

南怀瑾:释迦为何拈花,迦叶为何微笑

1、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人类更宏大的生物来说,地球只是一个皮球当你心中有了佛性,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,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。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,只是自己没有发现,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苦提。其中揭示的是“以小见大”的意思,也含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。

2、原文应是: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这里用菩提代指了如来。出自《华严经》:昔时佛祖拈花,惟迦叶微笑,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,得升天堂。佛曰:一花一世界,一草一天堂,一叶一如来,一砂一极乐,一方一净土,一笑一尘缘。

3、此语出于灵山会上:“拈花一笑”。佛在灵山,众人问法。佛不说话,只拿起一朵花,示之。众弟子不解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。只有他悟知佛之知见,即宇宙人生之秘密。此可谓, 宇宙间的奥秘,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。

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讲了些什么道理

“拈花微笑”也作“拈花一笑”,佛教语,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(典故),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,二是彼此默契、心神领会、心意相通、心心相印。典故大意: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。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,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。

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:一个是对禅宗理论的透彻理解,另一个是对彼此的默契,了解彼此的心灵和精神,沟通彼此的心灵,建立心灵的纽带。佛祖拈花,迦叶微笑。即,佛祖用拈花的形式传达出了一种他自己悟得的高深真理,别人不解,只有迦叶心领神会。

也就是说,拈花一笑,不仅仅只是交付佛陀的衣钵,同时也告诉了今后人们怎么去依照佛法修行。所以我们看后来的弟子们修行,都是在一个“悟”中修行。悟出真法来了,才是真正的大德,悟不出真法,就会一直平庸下去。拈花一笑的故事: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。

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,二是彼此默契、心神领会、心意相通、心心相印,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、宁静、安闲、美妙的心境。

佛与众生的关系——拈花微笑,佛的本意?

1、佛陀拈花微笑是2500多年的秘密,当时在场者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,这是禅宗的开始。其实说是秘密也并不是什么秘密,是公开的秘密。真理是无路之国,禅也就像是挂角羚羊,无迹可寻,只有开悟了的人才能够明白拈花微笑的真正含义。

2、“捏花微笑”寓意 “拈”和“笑”是佛祖在开示,开示什么呢,就是那个众生皆具的“佛性”,六祖言“不思善、不思恶”的那个。“佛性”是什么呢,佛性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生命存在的最根本的“性能”,生老病死、因缘轮回在此基础上而存在。

3、所以说,一朵花并不微不足道;一座山也并不遥不可及,都是一样的,所谓众生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啊!所以说,佛祖释迦牟尼拈起一支花,就拈起一个世界啊。迦叶是如来的大弟子,他领悟了佛祖的本意,因而报以微笑。

谁能推荐几本佛教书籍和人生哲学方面的书

1、我也推荐几本 《故道白云》: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佛陀传记。文辞优美,通俗易懂,最可贵的是字里行间始终贯穿着一种很深挚的感情,并不是空洞的说教。《空谷幽兰》:是美国汉学家比尔·波特写的一部关于终南山的寻隐之旅。书中有大量珍贵照片。

2、以下是我个人推荐的几本书:《论语》:儒家经典之一,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,强调礼仪、道德、修身等方面的思想,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
3、但最最值得推荐的,当属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早年能海法师入藏后,回汉地弘扬佛法时期的著作《菩提道次第科颂》也属广论系列,祈竹仁波切的甘露法洋系列我看过后,发觉也是来源于广论,相当于广论的浓缩和改编。

4、整个佛法都是在讲脱离生死轮回的事情 所以整个大藏经都是这类书籍的 比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死前、死后的事情 《无量寿经》讲在生的时候怎么做死了以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到了极乐世界以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。

5、这本《佛渡有缘人: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》是由吴光远和叶舟两位作者编著,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。它在2010年7月1日与读者见面,具有16开本的规格,共计428页的内容。本书的ISBN号码是9787802555051,便于读者在书店或在线平台进行查找和购买。

6、首先是佛教方面的文献:我推荐圣严法师的书籍,如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他的一套《拈花微笑》《禅与悟》《人间世》《禅的世界》值得一阅。他的表述比较浅显,微言大义,我看过他的书,书中涉及到佛学名词都会有解释,而且不少是他在给信徒传教时候的讲稿,可想见内容的通识性。

佛祖拈花微笑迦叶明白了什么?

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,仅只拈话微笑而已,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,但一切尽在不言中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,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。

而迦叶的微微一笑,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,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。

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,二是彼此默契、心神领会、心意相通、心心相印,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、宁静、安闲、美妙的心境。

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,仅只拈话微笑而已,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,但一切尽在不言中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,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。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。

“捏花微笑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,二是彼此默契、心神领会、心意相通、心心相印。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、宁静、安闲、美妙的心境。

摩诃迦叶为什么会心一笑,他究竟明白了什么?

1、释加牟尼的金缕袈裟,是佛教圣物。有一天释加牟尼在灵鹫山说法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,世尊曰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盘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付嘱摩柯迦叶。

2、我先讲一个关于禅的起源故事吧,据传佛祖在灵山会上登座,一言不发,粘起一朵莲花向僧众展示,百万僧众,无人能解,唯有大迦叶尊者微微一笑,佛祖当下就说:“我有正法眼藏,温馨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会属摩诃迦叶”,自此有了禅宗。由此来看,禅是心心相印的产物,全在那会心一笑之中。

3、“相视一笑”意思是:双方互相看着,发出会心的微笑。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。相视,指相对注视。出处:战国庄子《庄子·大宗师》。

相关阅读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